[1] |
王斌, 王海涛, 王玉峰, 张文武. 热障涂层水助激光扫描加工试验[J]. 航空学报, 2022, 43(4): 525353-525353. |
[2] |
叶林, 刘存良, 朱安冬, 周天亮. 紧凑凸肋通道对尾缘劈缝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22, 43(3): 125174-125174. |
[3] |
夏凯龙, 何箐, 张雨生. 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涡轮叶片气膜孔孔径测量方法及缩孔规律[J]. 航空学报, 2022, 43(12): 426271-426271. |
[4] |
罗世彬, 庙智超, 宋佳文.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缘主动冷却影响因素[J]. 航空学报, 2022, 43(12): 627023-627023. |
[5] |
杨寓全, 刘存良, 张杰, 黄蓉. 分腔流量比对涡轮曲端壁表面冷却特性实验[J]. 航空学报, 2021, 42(7): 124399-124399. |
[6] |
王进, 孙杰, 赵占明, 张勃, 任晓栋, 谢公南. 基于结构参数分析的姊妹孔气膜冷却性能研究[J]. 航空学报, 2021, 42(7): 124775-124775. |
[7] |
叶林, 刘存良, 杨寓全, 黄蓉, 朱安冬. V肋对尾缘劈缝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21, 42(6): 124181-124181. |
[8] |
李左飙, 温风波, 唐晓雷, 苏良俊, 王松涛. 基于深度学习的单排孔气膜冷却性能预测[J]. 航空学报, 2021, 42(4): 524331-524331. |
[9] |
陈大为, 朱惠人, 李华太, 刘海涌, 周道恩. 尾迹对涡轮动叶全表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19, 40(3): 122651-122651. |
[10] |
饶宇, 刘宇阳, 万超一. 具有气膜出流孔和针肋的双层壁冷却结构内的冲击传热性能[J]. 航空学报, 2018, 39(1): 121418-121418. |
[11] |
祝培源, 宋立明, 李军, 丰镇平. 间隙位置和几何对端壁冷却性能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17, 38(9): 520942-520942. |
[12] |
高丽敏, 李永增, 张帅, 蔡明. 扩压叶栅剪敏液晶试验与图像处理[J]. 航空学报, 2017, 38(9): 520981-520981. |
[13] |
李文灿, 饶宇, 李博, 秦江. 具有边缘倒圆凹陷涡发生器换热性能实验[J]. 航空学报, 2017, 38(9): 520999-520999. |
[14] |
周君辉, 张靖周. 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16, 37(9): 2729-2738. |
[15] |
张靖周, 王旭, 单勇. 塞锥后体气膜冷却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辐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J]. 航空学报, 2015, 36(8): 2601-2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