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立立, 刘建霞, 张俊韬, 郭正, 吴岸平, 侯中喜. 纵向分段多级压缩乘波前体设计方法[J]. 航空学报, 2024, 45(4): 128744-128744. |
[2] |
王梓伊, 张伟伟, 刘磊, 杨肖峰. 适用于复杂流动的热气动弹性降阶建模方法[J]. 航空学报, 2023, 44(4): 126807-126807. |
[3] |
李永洲, 孙迪, 王仁华, 张堃元. 非均匀来流的马赫数可控内收缩进气道设计[J]. 航空学报, 2023, 44(12): 127857-127857. |
[4] |
周航, 金志光. 非均匀来流下三维激波反问题的微元密切轴对称解法[J]. 航空学报, 2020, 41(12): 124035-124035. |
[5] |
乔文友, 余安远, 杨大伟, 乐嘉陵. 基于前体激波的内转式进气道一体化设计[J]. 航空学报, 2018, 39(10): 122078-122078. |
[6] |
王鸿丽, 许进升, 陈雄, 周长省. 改性双基推进剂黏弹-黏塑性本构模型[J]. 航空学报, 2017, 38(4): 220505-220505. |
[7] |
王晨曦, 谭慧俊, 张启帆, 孙姝. 高超声速进气道低马赫数不起动和再起动试验[J]. 航空学报, 2017, 38(11): 121146-121146. |
[8] |
李怡庆, 韩伟强, 尤延铖, 潘成剑. 压力分布可控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前体一体化乘波设计[J]. 航空学报, 2016, 37(9): 2711-2720. |
[9] |
叶楠, 程克明, 顾蕴松, 王奇特, 陈永和. 微吹气前体非对称涡控制[J]. 航空学报, 2016, 37(6): 1763-1770. |
[10] |
徐骁, 岳连捷, 卢洪波, 肖雅彬, 张新宇. 高超声速进气道快速破膜开启的流动特性[J]. 航空学报, 2015, 36(6): 1795-1804. |
[11] |
王建勇, 谢旅荣, 赵昊, 滕瑜琳. 一种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能力的流场控制研究[J]. 航空学报, 2015, 36(5): 1401-1410. |
[12] |
王卫星, 郭荣伟. 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过程中流动非定常特性[J]. 航空学报, 2015, 36(10): 3263-3274. |
[13] |
罗金玲, 李超, 徐锦.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的启示[J]. 航空学报, 2015, 36(1): 39-48. |
[14] |
张堃元. 基于弯曲激波压缩系统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反设计研究进展[J]. 航空学报, 2015, 36(1): 274-288. |
[15] |
李永洲, 张堃元. 基于马赫数分布可控曲面外/内锥形基准流场的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J]. 航空学报, 2015, 36(1): 289-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