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1年 22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1-04-25

论文
论文
97 李孝伟;乔志德   (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  
带襟、副翼三维机翼粘性绕流计算

运用嵌套网格方法严格考虑机翼切口和副翼、襟翼端面几何形状生成了合理的计算网格 ,并应用雷诺平均 Navier-Stokes方程和 Johnson-King湍流模型计算了带副翼三维机翼和带双襟翼三维机翼的粘性绕流。计算实践表明 ,用该方法可以很好地预计压力分布和最大升力。

2001 Vol. 22 (2): 97-101 [摘要] ( 1679 ) [HTML 0KB] [ PDF 268KB] ( 543 )
102 周又和;王记增;郑晓静   (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兰州730000)  
变截面梁式压电智能板振动控制的小波模式

基于 Daubechies小波理论的尺度函数变换 ,对于变截面悬臂板结构的弯曲建立了由压电片感应器的观测电量识别挠曲变形构形的显式关系式。此基础上 ,采用具有位移与速度信号负反馈控制律后 ,建立了抑制振动的压电动力控制程序。由于小波尺度函数逼近具有低带通性质 ,即具有自动滤除高频分量的能力 ,该控制程序将不会出现由观测溢出与控制溢出耦合而造成的控制失稳 (即在抑制低频 (阶 )扰动时系统激发出高频 (阶 )扰动的现象 )。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该控制方法所能控制的模态阶数与压电片数相同 ,而且其控制程序在抑制外界干扰方面是有效的。

2001 Vol. 22 (2): 102-108 [摘要] ( 1471 ) [HTML 0KB] [ PDF 245KB] ( 409 )
109 陈伟民;管德;李敏;诸德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北京100083)  
压电驱动器用于薄板型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对一个带有压电铺层的悬臂层合板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的分析和试验。不但采用了速率反馈 ,还用现代控制理论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最优控制问题 ,设计了相应的数字式控制试验系统 ,进行了试验验证 ,并对 2种控制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还研究了机电耦合刚阵的影响。

2001 Vol. 22 (2): 109-112 [摘要] ( 1825 ) [HTML 0KB] [ PDF 177KB] ( 829 )
113 吴志刚;钟万勰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跟踪问题最优控制律精细积分

构成有限时间最优跟踪系统的控制律需要求解 Riccati微分方程及外部控制输入向量满足的微分方程 ,前者是非线性矩阵微分方程 ,后者是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在结构力学与最优控制的模拟理论基础上所发展的精细积分方法借鉴了计算结构力学中的算法 ,可以精确有效地求解这些微分方程。这种方法的特点之一在于步长幅度变化较大时 ,Riccati微分方程的数值解仍可以保持很高的精度 ,并且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亦可纳入其体系而不必用通常的差分方法。本文介绍了用精细积分方法求解这些方程的过程 ,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2001 Vol. 22 (2): 113-116 [摘要] ( 1926 ) [HTML 0KB] [ PDF 149KB] ( 1301 )
117 王养利;吴成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1)  
基于三焦距张量及BMA的运动估计和补偿

为克服块匹配位移估计方法 (BMA)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旋转、相机镜头的推移 (pan)及缩放的缺点 ,引入计算机视觉中的三线性关系及基于三焦距张量的像素转移进行运动估计和补偿。将像素转移与块匹配运动估计和补偿方法相结合 ,通过实际的图像序列比较了这种方法与单纯 BMA方法的运动补偿效果 ,结果表明 ,在有相机平移及景物有深度变化时 ,本文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 BMA方法。

2001 Vol. 22 (2): 117-120 [摘要] ( 1533 ) [HTML 0KB] [ PDF 151KB] ( 503 )
121 曹福祥;保铮;袁建平;郑谔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1;2.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用于SAR运动补偿的DGPS/SINS组合系统研究

使用考虑位置误差相关项的伪距率观测模型 ,研究了用于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的差分 GPS/ SINS伪距率组合系统。结果表明 ,组合系统的长期位置精度能达到 1 m左右。 GPS数据更新率低于 INS,在 GPS测量时间间隔内 ,组合系统的性能仅由 INS决定。虽然 INS误差随时间积累 ,在 GPS数据更新率为 1 s的情况下 ,即使采用中等精度的惯性仪表 ,其相对位置精度为厘米级 (这里相对位置精度指组合系统在 GPS测量时间间隔内位置误差的变化范围)。

2001 Vol. 22 (2): 121-124 [摘要] ( 1628 ) [HTML 0KB] [ PDF 162KB] ( 665 )
125 肖鹏;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连续同步复合法快速制备C/SiC复合材料

连续同步复合法是一种建立在传统 CVI原理基础上的制备碳布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 ,在制备过程中碳布通过连续缠绕在旋转的石墨衬底上 ,使纤维预制体的制备与基体的热解沉积同步进行 ,从而实现增韧相与基体在宏观和微观尺度上同步复合。通过控制反应物气体浓度、沉积温度与碳布缠绕线速度 ,达到控制微观孔隙网络与宏观孔隙的协调致密化。采用连续同步复合法制备碳布增韧 Si C基复合材料 ,实际密度可达其理论密度的 93 % ,制备周期显著缩短。

2001 Vol. 22 (2): 125-129 [摘要] ( 1618 ) [HTML 0KB] [ PDF 210KB] ( 616 )
130 郑联语;谷强;汪叔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  
装夹规划中确定工件定位基准的神经网络决策机制

以量化数值形式表示与工件定位装夹相关的特征向量信息 ,利用 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分布式信息处理能力来获取装夹定位知识 ,模拟有经验工艺人员的形象思维 ,进行并行推理 ,从而产生可行的工件定位基准方案。算例表明 ,该方法能够提高对工艺性要求高、结构复杂零件的非线性处理能力 ,以及推理过程中的容错能力 ,是一种确定工件定位基准的有效决策机制。

2001 Vol. 22 (2): 130-134 [摘要] ( 1383 ) [HTML 0KB] [ PDF 186KB] ( 558 )
135 刘延利;钟群鹏;张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08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腐蚀铝合金疲劳性能预测

通过对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和收敛性改进,从获得的预腐蚀和疲劳试验数据中通过训练建立了LY1 2CZ铝合金腐蚀性能和疲劳特性与预腐蚀温度和时间的映射模型,从而可预测铝合金在一定预腐蚀环境谱下的最大腐蚀深度和疲劳特性。神经网络算法采用 BP算法 ,网络结构采用2-4-2形式。结果表明 ,神经网络用于预腐蚀铝合金的腐蚀状况和疲劳性能预测是可行的

2001 Vol. 22 (2): 135-139 [摘要] ( 1275 ) [HTML 0KB] [ PDF 191KB] ( 557 )
140 焦予秦;乔志德   (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72)  
有侧壁干扰的机翼半模型风洞实验的N-S方程数值模拟

应用三维可压、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数值模拟了机翼半模实验风洞侧壁干扰和三维机翼半模与安装侧壁结合部流场。计算采用中心有限体积多步Runge-Kutta时间步长格式,将Baldwin-Lomax两层代数紊流模型扩展应用于三维拐角区流动。用本文方法计算了3个算例 ,并与国外的有关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计算和实验吻合良好。

2001 Vol. 22 (2): 140-143 [摘要] ( 1543 ) [HTML 0KB] [ PDF 208KB] ( 571 )
144 许多生;陆启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  
飞机滚转时惯性耦合运动的分岔分析

飞机非线性运动稳定性是非线性飞行动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岔分析则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的主要内容。应用中心流形的降维技巧和分岔分析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稳定性研究方法,并对飞机滚转时的惯性耦合运动进行了分岔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本方法简便易行,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 ,其计算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2001 Vol. 22 (2): 144-147 [摘要] ( 1376 ) [HTML 0KB] [ PDF 157KB] ( 602 )
148 于慈远;于湘珍;刘庆和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系,北京100083;2. 西安武警工程学院通讯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3. 哈尔滨工业大学420信箱,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轴系刚度对新型空气动力负载模拟器的影响

新型空气动力负载模拟器是在传统的电液负载模拟器上增加一个位置同步马达,补偿由舵机主动转动产生的位置扰动。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 ,由于同步马达与加载马达之间,舵机马达与加载马达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机械连接环节 ,即使同步马达与承载马达完全保持位置同步,加载马达轴和壳的相对速度以及多余力矩也不能百分之百被消除。

2001 Vol. 22 (2): 148-150 [摘要] ( 1508 ) [HTML 0KB] [ PDF 122KB] ( 645 )
151 朱培烨   (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CFD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8)  
空间曲面的非结构网格生成

介绍一种空间曲面的 Delaunay三角形网格生成技术。采用参数表示法将空间曲面变换为平面参数域,引入相关的度量矩阵后将平面参数域进行三角剖分,最后得到空间曲面的三角剖分。空间曲面的边界点作为已知点被给定,内点采用一类自动生成的方法计算,例如按边插点法,Voronoi边插点法等。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曲面网格的质量,使用方便,可以直接用于物理问题数值模拟中的曲面网格生成,也可以用于三维非结构网格生成中提供边界面三角剖分。文中给出的算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情况。

2001 Vol. 22 (2): 151-154 [摘要] ( 1305 ) [HTML 0KB] [ PDF 179KB] ( 1215 )
155 祝长生   (浙江大学电机系,浙江杭州310027)  
部分充液悬臂转子在不稳定区的动力特性

描述了试验中部分充液转子系统在失稳过程中的动力特性,注意了转子在不稳定区的涡动频率和方向,流体表面的状态与转子失稳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充液量对转子的涡动频率和不稳定区的影响。报道了部分充液转子系统在失稳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现象,为深入研究部分充液转子系统失稳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2001 Vol. 22 (2): 155-159 [摘要] ( 1656 ) [HTML 0KB] [ PDF 180KB] ( 592 )
160 王进华;史忠科;曹力;戴冠中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陕西西安710072)  
一种系统辨识的递阶算法及其在飞机颤振试飞中的应用

在研究协方差矩阵特性的基础上 ,给出一种最小二乘辨识系统的递阶算法。该算法与自回归模型参数辨识的Levinson方法相似 ,利用协方差矩阵的特性,由低阶模型参数递阶算出高一阶的参数,用阶次辨识方法确定模型阶次。避免了最小二乘系统辨识批处理方法中的高阶矩阵求逆及最小二乘系统辨识递推算法中的循环修正,提高了计算的效率。该辨识方法成功地应用于飞机颤振特性的辨识。

2001 Vol. 22 (2): 160-162 [摘要] ( 3652 ) [HTML 0KB] [ PDF 119KB] ( 516 )
163 顾宏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飞机地面运行的动力学模型

建立的飞机地面运动数学模型是“可操纵的”,机体有6个自由度。该模型只要给定操纵信号,就能求出前轮和飞机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飞机地面运动模型采用无滑动轮胎模型,不再引入任何人为的运动学假设,不要事先给定前轮转角,不依赖于需要复杂测定的侧向力函数,考虑了轮胎的滚动特性。对飞机的地面运动一直沿用瞬时转动中心等价于质心轨迹的曲率中心的假设。研究表明 ,飞机的瞬时转动中心与质心轨迹的曲率中心只在飞机稳定转弯时重合。

2001 Vol. 22 (2): 163-167 [摘要] ( 2472 ) [HTML 0KB] [ PDF 185KB] ( 1943 )
168 熊纲;杨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北京100083)  
平衡截断方法在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降阶中的应用

研究了平衡截断方法在多输入/多输出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降阶中的应用。简要分析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建立的一般过程,详细讨论了平衡截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其中的一种算法。以机翼气动伺服弹性系统为对象,比较了降阶前后模型变化情况。

2001 Vol. 22 (2): 168-170 [摘要] ( 1434 ) [HTML 0KB] [ PDF 129KB] ( 811 )
171 苏惠敏;周鹏;陈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北京100083)  
GPS/INU/MM车辆定位导航系统研究

根据分段、特征提取等地图匹配关键技术探讨了地图匹配的一般原理。提出了基于航向信息的INU(Inertial Navigation Unit) /MM(Map Matching)算法、以及基于卡尔曼滤波的GPS/INU/MM组合导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2001 Vol. 22 (2): 171-174 [摘要] ( 1841 ) [HTML 0KB] [ PDF 166KB] ( 833 )
175 张常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北京100083)  
三星定位原理研究

双星定位系统只需要两颗同步卫星便可以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但却存在着用户位置易暴露和用户数量易饱和这两大缺陷。建议采用三颗同步导航卫星像GPS卫星那样向用户播发导航电文,用户接收机根据这些导航电文信息以及气压高度表信息,像GPS接收机那样解算用户位置,从而克服了双星定位的两大缺陷。仿真表明本定位原理行之有效。

2001 Vol. 22 (2): 175-176 [摘要] ( 2283 ) [HTML 0KB] [ PDF 88KB] ( 1076 )
177 潘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五研究室,北京100083)  
闭环光纤陀螺的死区现象及克服死区实验

克服死区是闭环光纤陀螺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运用适当的小角速度测试方法测得了闭环光纤陀螺输出信号中的死区。采用了一种简便的偏置输出相移信号的方法以克服闭环光纤陀螺输出信号中的死区。实验表明,上述方法可以克服死区。

2001 Vol. 22 (2): 177-179 [摘要] ( 1580 ) [HTML 0KB] [ PDF 114KB] ( 533 )
180 周泓;张惠民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香港,沙田)  
求解含调整时间排序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

利用仿真工具将启发式方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求解Job Shop排序问题的混合算法框架,利用启发式规则引导遗传搜索过程,以提高遗传算法的求解效率。在求解过程中,遗传算法仅对每台机器的第1道工序搜索寻优,通过仿真过程安排后续工序,在仿真过程中,利用启发式规则确定工件的加工优先级。在以上框架基础上,针对含调整时间的作业排序问题建立了一种混合算法GA-SPTS,通过与已有算法的比较表明,该算法对这类问题具有很好的求解性能。

2001 Vol. 22 (2): 180-183 [摘要] ( 1607 ) [HTML 0KB] [ PDF 143KB] ( 610 )
184 王兴波;李圣怡   (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自动计算NURBS初始权因子的方法

通过对NURBS曲线权因子几何属性的深入分析,给出了一个直观、简洁和客观计算权因子的一般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线性插值法和嵌入ANN算法的自动计算NURBS权因子的具体方法。根据NURBS控制多边形的形状以及曲线的形状约束条件,自动计算出NURBS曲线的一组初始权因子。

2001 Vol. 22 (2): 184-186 [摘要] ( 2144 ) [HTML 0KB] [ PDF 139KB] ( 903 )
187 陈敦军;吴诗;向毅斌;李淼泉   (西北工业大学402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72)  
钛合金板材激光弯曲成形的研究

对常温下钛合金板材进行了激光弯曲成形研究。分析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光斑大小对板材弯曲变形的影响,获得理想工艺参数范围为:功率1 .0~1 .2 k W、扫描速度2~3 m/min、光斑直径6~7mm。同时分析了板材厚度、宽度及扫描次数对材料弯曲变形的影响,为钛合金板材弯曲成形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2001 Vol. 22 (2): 187-189 [摘要] ( 1569 ) [HTML 0KB] [ PDF 119KB] ( 615 )
190 邵荣宽   (中国民航学院基础科学部理化实验中心,天津300300)  
硫及硫化物对镍基合金碳蚀的抑制作用与机理

通过小单管燃烧试验,证实了燃油中适量的硫及硫化物对镍基高温合金碳蚀的抑制作用,并根据碳蚀机理和催化剂中毒原理,探讨了硫及硫化物对镍基高温合金碳蚀的抑制机理。为了防止镍基合金的碳腐蚀 ,提出了控制燃油中总硫含量和改进结构设计及合理选材的建议。

2001 Vol. 22 (2): 190-192 [摘要] ( 1339 ) [HTML 0KB] [ PDF 124KB] ( 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