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年 31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0-01-25

流体力学、飞行力学与发动机
材料工程与制造工艺
电子与自动控制
固体力学与飞行器设计
电子与自动控制
流体力学、飞行力学与发动机
1 杨超;许赟;谢长川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力学研究综述 Hot!
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上的特点带来了一系列的气动弹性新问题。本文回顾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弹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着重介绍和分析了高超声速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热环境下的气动弹性问题、壁板颤振、推力影响下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以及气动推进/气动弹性耦合的多学科交叉问题,相关的主动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亦有所介绍。在已有气动弹性问题研究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气动弹性领域需要解决和关注的若干问题,包括高超声速气动弹性试验、燃料消耗的质量变化对于飞行器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以及气动弹性力学与飞行力学综合等方面。
2010 Vol. 31 (1): 1-11 [摘要] ( 3701 ) [HTML 0KB] [ PDF 1552KB] ( 2362 )
12 陈刚;李跃明;闫桂荣;徐敏
基于降阶模型的气动弹性主动控制律设计

流体/结构耦合数值模拟是目前解决复杂气动弹性问题精度最高的方法。但由于计算效率比较低,模型阶数过高,不能直接用于气动弹性系统的主动控制律设计。为了对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高效高精度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气动弹性系统的时域正则正交分解(POD)/降阶模型(ROM)方法,并引入平衡截断(BT)技术进一步降低时域POD/ROM的阶数,从而有效克服了时域POD/ROM阶数过高的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POD-BT/ROM的气动伺服弹性降阶方程。以AGARD445.6机翼为例,说明了时域POD/ROM建模的各个细节,并将其用于气动弹性主动控制律的设计。计算结果表明,POD/ROM具有接近计算流体力学(CFD)/计算结构动力学(CSD)耦合计算的精度,同时又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约1~2个量级,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气动弹性主动控制系统设计工具。

2010 Vol. 31 (1): 12-18 [摘要] ( 2717 ) [HTML 0KB] [ PDF 2234KB] ( 1403 )
19 巩亮;何雅玲;丁文静;陶文铨
3代脉管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的全场数值模拟
建立了脉管制冷机(PTR)的全场数值模型,并在二维可压缩SIMPLEC程序基础上分别开发了针对基本型(BPTR)、小孔型(OPTR)和双向进气型(DPTR)脉管制冷机的可压缩交变流动与换热的全场数值模拟程序。通过对脉管制冷机内的流场、温度场、压缩机内压力等重要参数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及对基本型、小孔型和双向进气型脉管制冷机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逐步地揭示了不同类型脉管制冷机的复杂流动与换热,并从传热学角度揭示了脉管制冷机的普遍制冷机理,为脉管制冷机的进一步数值模拟研究以及优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2010 Vol. 31 (1): 19-27 [摘要] ( 2517 ) [HTML 0KB] [ PDF 5943KB] ( 1033 )
28 张海波;孙健国
填充函数法在发动机加力最小油耗模式控制中的应用

主要研究了航空发动机性能寻优控制(PSC)算法问题。提出一种用于解决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基于填充函数方法(FFM)的实时优化控制策略。通过构造填充函数,该算法可以在优化计算过程中能够不断跳出局部最优点,使得算法本身具备了全局寻优能力。详细介绍了其算法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基于上述的填充函数优化算法,以某型涡扇发动机加力最小油耗优化控制模式为仿真算例,验证了该算法在解决航空发动机性能寻优控制问题时,相比传统的序列线性规划方法在全局寻优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2010 Vol. 31 (1): 28-34 [摘要] ( 2521 ) [HTML 0KB] [ PDF 5270KB] ( 937 )
35 周雷声;朱惠人;杨祺;李春林
带射流的收缩型通道内部换热特性液晶瞬态实验
将航空发动机进气道支板冲击腔简化和放大为一带射流的收缩型通道,并采用最新窄带热色液晶全表面瞬态测温技术对其内表面进行冲击换热实验,具体研究了射流雷诺数、孔径及孔间距变化对努赛尔数分布及大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射流雷诺数的增大、孔径的增大及孔间距的减少均使通道内部换热得以加强,但努赛尔数分布的变化及平均努赛尔数的增幅不尽相同;并且侧壁换热受孔间距影响最大,前缘换热则受射流雷诺数的影响最大。
2010 Vol. 31 (1): 35-40 [摘要] ( 2676 ) [HTML 0KB] [ PDF 5370KB] ( 894 )
41 杨希祥;张为华
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六自由度弹道仿真
针对控制系统采用侧喷流发动机和栅格舵的新型小型多级固体运载火箭开展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研究。给出侧喷流发动机安装模型和推力模型以及开关机控制规律,阐明气动力和气动力矩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固体发动机推力模型,以及完整的六自由度弹道动力学和运动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六自由度弹道仿真模型能正确反映运载火箭飞行特性;研究的固体运载火箭满足将300 kg有效载荷送入200 km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要求;姿态控制系统满足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精度要求;侧喷流推进剂质量分配合理,为总体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0 Vol. 31 (1): 41-47 [摘要] ( 3214 ) [HTML 0KB] [ PDF 622KB] ( 1796 )
48 于贤君;刘宝杰;蒋浩康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Ⅰ——实验和理论研究 Hot!
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体视图像粒子测速(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转子尖部的三维复杂流动,对典型二次流流动结构的特性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研究。实验测量覆盖整个转子通道,从测量得到的各阶物理量中可以识别出叶尖泄漏涡、角区旋涡、通道涡和进口导叶尾迹等多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通过分析各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造成的流动堵塞和损失发现:在设计状态,叶尖泄漏涡是流动堵塞和损失的主要来源,在转子出口处造成的流动堵塞约为总流量的0.35%;在近失速状态,角区旋涡对流动堵塞和损失的分布起了决定性作用,造成的流动堵塞可以达到总流量的8.5%。最后,借鉴二次流理论对角区旋涡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角区旋涡的发展过程主要由流向速度的展向分布规律决定。
2010 Vol. 31 (1): 48-57 [摘要] ( 2801 ) [HTML 0KB] [ PDF 3501KB] ( 1036 )
58 于贤君;刘宝杰;蒋浩康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Ⅱ——数值模拟研究 Hot!
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亚声速压气机转子尖部复杂流动做了数值模拟研究,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叶尖间隙和进口总压分布对转子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与实验条件相同的转子尖部复杂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校验了数值模拟结果,并分析了转子尖部复杂流动速度场、压力场和涡量场分布特性。然后通过改变叶尖间隙尺度和进口总压分布,研究了二者对近叶尖复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叶尖间隙小于1%叶片弦长时角区旋涡的发展是导致转子失速的关键;而当叶尖间隙大于2%叶片弦长时叶尖泄漏涡的发展是导致转子失速的关键;改变进口总压分布可以合理地组织转子尖部流动并扩大转子工作裕度。此外,通过观测近叶片吸力面二维涡线的发展趋势可以判断叶尖复杂流动的发展状态。
2010 Vol. 31 (1): 58-69 [摘要] ( 2753 ) [HTML 0KB] [ PDF 2566KB] ( 1128 )
70 潘余;丁猛;梁剑寒;王振国
超燃冲压发动机多凹腔串联燃烧室阻力研究

在直连式试验台上,采用等截面燃烧室对多个凹腔同侧串联布置的燃烧室的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凹腔深度分别为10、15和20mm,凹腔长深比分别为5和7的不同凹腔组合、凹腔顺序、凹腔距离和凹腔数目在不同燃料当量比下的燃烧室内阻。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燃料当量比下,燃烧室内串联凹腔数目越多,阻力越大,单个阻力较大的凹腔组合后总阻力较大;燃料喷射方式和当量比对燃烧室阻力变化规律影响较大,在小当量比时氢气燃烧放热将可能增加燃烧室内阻;相同当量比和燃料喷射方式下,氢气比煤油燃烧时阻力大;在合适的当量比和燃料喷射方式下煤油燃烧时组合凹腔可能产生正推力。

2010 Vol. 31 (1): 70-75 [摘要] ( 2806 ) [HTML 0KB] [ PDF 453KB] ( 736 )
76 高丽敏;王欢;刘波;周强
测量系统特性对压敏涂料校准影响的实验研究

针对压敏涂料(PSP)的特性,基于自行建立的光学压力测量系统,研究了CCD相机光圈与激发光源强度对校准结果的影响。对压力为27.4~147.4 kPa,相机光圈F值为2.8~11.0,激发光源在200 W、400 W两种强度条件下分别开展了国产压敏涂料的校准实验,每一采样点采集20次。通过对所采集荧光图像进行平均、比运算等一系列图像处理后,可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压力校准曲线,分析了相机光圈与激发光源强度对压敏涂料压敏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运算可以消除系统和光照不均匀对压敏涂料发光的影响;激发光需具有一定强度,激发光的强度要足以使涂料中的光敏分子产生能级的跃迁;相机的光圈值越大,所采集到的图像信噪比越大,获得的压敏涂料校准曲线斜率越大。

2010 Vol. 31 (1): 76-81 [摘要] ( 2313 ) [HTML 0KB] [ PDF 2710KB] ( 1060 )
82 范育新;王家骅;宫继双;张靖周
壁温蒸发器对脉冲爆震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

设计了脉冲爆震发动机(PDE)壁温蒸发器,利用PDE工作时的壁温对煤油进行预蒸发,以改善煤油在PDE中的起爆性能。通过适当设计的油路系统将煤油蒸汽供入由汽油启动工作的PDE中,在改变PDE工作频率、蒸发器供气量和PDE煤油/汽油比例等条件下,对PDE的爆震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作频率和蒸发器内的余气系数对PDE点火、起爆特性和爆震波压力、速度特性均有明显影响。使用经过预蒸发的煤油/汽油混合燃料能有效缩短点火时间和爆震波形成过程,对煤油进行预蒸发可以很好地提高多循环、吸气式两相PDE的爆震特性。

2010 Vol. 31 (1): 82-87 [摘要] ( 2272 ) [HTML 0KB] [ PDF 869KB] ( 1132 )
88 黄辉;金星;李倩;曹正蕊
管中激光加速器的推力形成过程

管中激光加速器是一种新型的激光推力器,弹射体在管道中被加速。利用光线追踪法,根据光线在网格中的传播路径信息,运用辐射输运方程,得到流场的能量源项;数值求解含能量源项的流体控制方程,对管道中等离子体流厨行了研究。模型能够模拟空气光学击穿、空气对激光能量的吸收、等离子体对激光的屏蔽作用和推力形成过程,通过计算得到冲量耦合系数为3.61×10-4 N/MW,等离子体内能转化为流场动能的比例约为9%。

2010 Vol. 31 (1): 88-92 [摘要] ( 2560 ) [HTML 0KB] [ PDF 4047KB] ( 752 )
93 洪延姬;李倩;方娟;窦志国
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技术研究进展
利用激光等离子体减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阻力对节能和最大限度地提高飞行器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简单概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军事需求及等离子体减阻技术的分类;总结了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机理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情况;讨论了等离子体能量、点火位置和形状等参数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目前利用激光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减小70%的波阻。针对中国的激光等离子体减阻研究工作,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激光等离子体减阻机理研究等建议。
2010 Vol. 31 (1): 93-101 [摘要] ( 3100 ) [HTML 0KB] [ PDF 1958KB] ( 2248 )
102 刘星宇;许东松;王立新
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的机舰参数适配特性
舰载飞机与航母之间的参数适配特性是弹射起飞总体方案设计阶段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舰面起飞的复杂环境,建立了舰载飞机弹射起飞的数学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主要机舰参数对弹射起飞安全性的影响,并计算得到满足弹射起飞安全准则的主要机舰参数的适配值集合。研究结果表明:在弹射起飞过程中,增加弹射能量、前起落架突伸力和升降舵预置偏角均可抑制航迹下沉;在适配值集合内,随着弹射能量的增加,升降舵预置偏角的适配范围增大,前起落架突伸力的影响减小。
2010 Vol. 31 (1): 102-108 [摘要] ( 2921 ) [HTML 0KB] [ PDF 3522KB] ( 1194 )
固体力学与飞行器设计
109 宋述芳;吕震宙
含有正态相关变量的多设计点/多失效模式情况下的方向抽样可靠性灵敏度分析
针对含有正态相关变量的多设计点/多失效模式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两种有效的基于方向抽样的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正态相关变量进行等价独立标准正态变换,利用改进的方向抽样可靠性灵敏度分析方法得到独立标准正态空间的可靠性及灵敏度结果;通过复合求导法则,将独立标准正态空间的可靠性及灵敏度结果转化到正态相关空间,得到失效概率对相关正态变量分布参数(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的偏导数,并对所推导的可靠性及灵敏度估计值进行了方差分析。与经典的Monte Carlo数字模拟法相比较,文中所列的数值算例和简单工程算例的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010 Vol. 31 (1): 109-118 [摘要] ( 2658 ) [HTML 0KB] [ PDF 1195KB] ( 809 )
119 苑凯华;邱志平
含不确定参数的复合材料壁板热颤振分析
研究了含有不确定结构参数的壁板颤振问题,利用von Karman 大变形应变-位移关系、气动力活塞理论和准定常热应力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壁板颤振的气动弹性力学模型,考虑在壁板颤振分析模型中存在的不确定参数,将其用区间向量定量化,基于区间扩张理论和Taylor级数展开,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提出了区间分析的方法来估计含有不确定参数的壁板结构颤振临界风速的区间,以及发生极限环振动时振幅的变化区间。通过数值算例,将本文提出的壁板颤振的区间有限元模型与随机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比较,显示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需要知道不确定参数的所在范围界限,为解决含有不确定参数的壁板颤振这类复杂的气动弹性动力学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
2010 Vol. 31 (1): 119-124 [摘要] ( 2363 ) [HTML 0KB] [ PDF 726KB] ( 645 )
125 孙鑫晖;张令弥;王彤
基于左矩阵分式模型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

提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宽频模态参数识别算法。该方法基于频响函数(FRF)的左矩阵分式模型(LMFD),通过最小二乘法在z域内求解模态参数,避免了s域内矩阵的病态问题。针对左矩阵分式模型的特点,给出了一种通过主分量分析(PCA)建立稳定图的方法。指出了传统的频域多参考点(PRFD)方法与基于左矩阵分式模型识别方法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GARTEUR模型仿真算例与飞机模型的实测算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2010 Vol. 31 (1): 125-130 [摘要] ( 2470 ) [HTML 0KB] [ PDF 2084KB] ( 1028 )
131 胡家林;陈跃良;张玎;杨茂胜
基于图像的腐蚀损伤及疲劳寿命研究
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航空LY12CZ铝合金试件进行了腐蚀试验,然后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了孔蚀率、点蚀坑分形维数、点蚀坑半径3种腐蚀形貌特征值,通过灰色预测方法对腐蚀形貌特征值与腐蚀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基于形貌特征值的GM(1,3)腐蚀损伤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AFGROW软件建立了断裂力学模型,对不同腐蚀形貌特征条件下LY12CZ试件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计算与讨论。结果表明,试件的疲劳寿命与其表面腐蚀形貌密切相关,3种腐蚀形貌特征值均与试件的疲劳寿命负相关。此外,基于腐蚀形貌特征值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值与利用实测点蚀坑深度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值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8.84%。
2010 Vol. 31 (1): 131-135 [摘要] ( 2636 ) [HTML 0KB] [ PDF 3011KB] ( 819 )
136 贾建东;李志强;杨建林;赵隆茂;姚小虎
用SPH和有限元方法研究鸟撞飞机风挡问题
鸟与飞行中的飞机相撞是飞机结构损坏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引发机毁人亡的灾难性事故。对高速低空飞行的军用飞机而言,风挡部分抗鸟撞的研究对保证飞行安全尤其重要。基于飞机圆弧风挡受鸟体撞击的实验观察,建立了国产某型军用飞机圆弧风挡及鸟体的计算模型,采用LS-DYNA3D中有限元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耦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对某飞机圆弧风挡受鸟体撞击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了风挡结构的变形、位移和应变等几方面的数据,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给出了500~650 km/h速度范围内的撞击力和应力时程曲线、风挡发生破坏的临界撞速、圆弧风挡经受鸟体撞击时发生破坏的可能位置及其破坏方式。最后,与鸟体采用任意拉格朗日(ALE)和无网格伽辽金方法(EFG)进行了对比,验证了SPH方法在分析鸟撞问题中的优越性。研究结果为风挡的安全设计和研制新机型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2010 Vol. 31 (1): 136-142 [摘要] ( 3269 ) [HTML 0KB] [ PDF 4094KB] ( 1139 )
143 陆中;孙有朝
面向维修性设计的民机产品拆卸序列规划方法
维修拆卸序列规划是产品维修性设计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了面向维修性设计的产品拆卸建模方法,将民机产品分为部件模块与联接件两部分,构建了部件联接图模型,通过关联矩阵描述了部件模块与联接件的相互关系。分两步给出了民机产品拆卸序列规划方法:利用干涉矩阵确定部件模块的可行拆卸方向,以拆卸代价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基于有序搜索的民机产品部件模块的拆卸序列规划算法;考虑联接件的拆卸顺序,以拆卸工具更换次数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基因成对交叉与变异的遗传算法的完整拆卸序列优化方法。最后,结合某飞机前起落架系统给出了应用实例,阐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2010 Vol. 31 (1): 143-150 [摘要] ( 2607 ) [HTML 0KB] [ PDF 2211KB] ( 752 )
电子与自动控制
151 吴芳;杨日杰;高青伟
基于先验目标航向的主/被动联合多基地航空搜潜建模与仿真
利用主动吊放声纳与被动浮标组成多基地航空声纳对目标进行搜索,可节约搜索时间,有效提高搜潜效率。针对已知目标的大概航向,在有限范围内确定目标存在区的情况下,建立了多基地搜潜范围模型、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主/被动联合多基地搜潜模型、潜艇运动模型,仿真分析了潜艇初始航向、海洋环境噪声、搜索样式等因素对联合搜索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潜艇初始航向角度对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联合搜索概率影响较小,海洋环境噪声的变化对单机吊放声纳和浮标的联合搜索概率影响较大。
2010 Vol. 31 (1): 151-157 [摘要] ( 2109 ) [HTML 0KB] [ PDF 488KB] ( 644 )
158 蒋宇乐;熊华钢;查振羽
机舱内部超宽带确定性信道建模
将室内无线信道仿真中常用的几何光学和射线追踪技术,引入到对客机机舱内部的超宽带(Ultra-Wide Band, UWB)信道研究当中。信道仿真的主要算法基于一种称为射线密度归一化(Ray Density Normalization,RDN)的方法。该方法使用射线密度的概念来计算每条射线对接收点处总信号强度的贡献。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实验构建了一个Boeing 737-200客机机舱模型进行仿真。仿真将接收机设置在每个座位的顶部、扶手和底部,以研究不同水平高度信道的差别。仿真中对路径损耗和均方根(RMS)时延扩展两类大尺度信道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部分仿真结果与国外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证明了仿真结果的保真度以及现有仿真工具的有效性。
2010 Vol. 31 (1): 158-164 [摘要] ( 2230 ) [HTML 0KB] [ PDF 1492KB] ( 826 )
165 苗育红;周江滑
基于可观测度分析的稳定姿态滤波器

提出一种适用于惯性/天文组合航天飞行器的稳定姿态滤波器,可以在不降低系统可观测度的前提下解决滤波计算中的奇异问题。对于奇异问题的传统解决方案是删除观测方程的一行,通过对比删除前后系统可观测度的变化,证明此解决方案会导致系统可观测度下降,并指出如何选择最优删除方案以使系统可观测度下降最小。根据对传统解决方案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不降低系统可观测度的投影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证明,应用了投影算法的姿态滤波器更为稳定,估计效率更高。

2010 Vol. 31 (1): 165-171 [摘要] ( 2624 ) [HTML 0KB] [ PDF 576KB] ( 768 )
172 姬金祖;李莹;何政道
多台阶板电磁耦合散射试验测量与RCS估算
台阶板在斜入射时的散射主要来自平板后向散射和台阶绕射回波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还有表面波的贡献。试验表明入射角大于5°时台阶的绕射回波是散射回波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3台阶板,当台阶沿入射方向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时,其散射回波相位相同,产生相干叠加使雷达散射截面(RCS)较大,在RCS曲线上反映为波峰。这些波峰的特点是台阶间距越大,波峰越多,且较高波峰与较低波峰交替出现。一种根据台阶散射的叠加估算多台阶板RCS的方法是用单台阶板和平板散射的试验结果按相位相减得到纯台阶的散射,再将平板的散射与多条纯台阶的散射按相位叠加。对3台阶板的预估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较好,预估结果的平均误差在3 dB以内。
2010 Vol. 31 (1): 172-177 [摘要] ( 2401 ) [HTML 0KB] [ PDF 4938KB] ( 692 )
材料工程与制造工艺
178 王强;袁慎芳
无参考主动Lamb波结构损伤时反成像监测方法
主动Lamb波损伤监测中的差信号方法获取损伤散射信号容易受到结构和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无参考信号的损伤成像定位和监测方法;研究了回波式压电阵列的布置方法,并设计采用时间反转窗函数,清除Lamb波监测信号中的直接传播信息和边界反射信号,以截取出内部散射信号;通过控制压电阵列布局、设置窗函数等技术条件,基于时间反转理论中对波源的自适应聚焦原理,直接利用当前状态下的传感信号实现对结构损伤的实时成像、定位与评估,不再需要健康信号作为参考。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板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实时监测出损伤的位置、范围等特征。
2010 Vol. 31 (1): 178-183 [摘要] ( 2523 ) [HTML 0KB] [ PDF 2115KB] ( 766 )
184 韩辅君;房建成
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的现场动平衡方法
针对磁悬浮飞轮的转子平衡后转动效果不理想、转子平衡过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轴承系统特性的现场动平衡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考虑电磁力的影响,进行转子系统的整体动平衡,而非转子本身的动平衡。通过分别检测转子平动的最大位移和相位、转子转动的最大位移和相位,分别得到等效力/力偶不平衡质量的大小和相位,实现了整体不平衡量的现场检测和飞轮转子系统的高精度平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飞轮转子系统的平衡精度,转子的跳动量、磁轴承的控制电流以及飞轮轮体的振动量显著减小。
2010 Vol. 31 (1): 184-190 [摘要] ( 2861 ) [HTML 0KB] [ PDF 1997KB] ( 1495 )
191 杨建灵;张丽艳;周少滑;方永红;黄文俊
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铺层三维几何建模方法
针对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铺层几何建模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工作繁琐重复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桨叶铺层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首先系统归纳了典型的桨叶铺层类型,提出了一种面向复合材料铺层几何建模的铺层信息参数化表达方案,并通过一个智能向导引导设计人员对各铺层进行定义和描述,在此基础上由软件算法自动生成桨叶铺层设计表格;根据桨叶理论外形和桨叶铺层设计表格,通过铺层区域裁剪复制和分片逐次等距方法构造桨叶当前铺层几何模型,并实现整个桨叶铺层几何模型的自动生成。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复合材料桨叶铺层的三维几何建模。
2010 Vol. 31 (1): 191-197 [摘要] ( 3075 ) [HTML 0KB] [ PDF 0KB] ( 188 )
198 郭兴旺;丁蒙蒙
热障涂层厚度及厚度不均热无损检测的数值模拟
研究了热障涂层(TBC)厚度及厚度不均的红外热无损检测(IR TNDT)的建模和基于有限单元法的数值模拟。在柱坐标系下以轴对称模型描述热障涂层结构的瞬态热传导,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及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涂层结构受热脉冲激励后的温度场,研究热无损检测可检信息参数(如最大温差和最大对比度)与厚度特征参数(厚度差和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涂层公称厚度一定时,最大温差和最大对比度与厚度差呈非线性关系,它们随着厚度差的增大而增大;在涂层厚度差一定时,最大温差和最大对比度与涂层公称厚度呈非线性关系,它们随着涂层公称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利用计算所得的可检信息参数与厚度特征参数的关系可以反向估计陶瓷层厚度差和厚度。这些研究结果为热障涂层厚度及厚度不均的红外热无损检测及表征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2010 Vol. 31 (1): 198-203 [摘要] ( 2652 ) [HTML 0KB] [ PDF 1014KB] ( 843 )
204 张云鹏;孙广标;张安洲
超声磨料对TC4钛合金电火花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为改善TC4钛合金电火花加工表面质量,减少表面微裂纹、重熔层等表面缺陷,提出了基于电极振动的超声磨料电火花复合加工方法。在煤油工作液中混入12 g/L的SiC磨料粉,进行了有无超声磨料作用的窄脉冲(脉宽小于1 μs)电火花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iC磨料的超声振动作用使零件表面粗糙度Ra由0.5 μm降到0.2 μm左右;重熔层厚度、表面裂纹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显示,超声磨料作用使重熔层厚度减薄20~30 μm,表面微裂纹得到有效控制;机理分析认为工作液高频振动及磨料对工件的冲击作用,是改善TC4钛合金电火花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磨料的超声振动作用可显著改善TC4钛合金电火花加工的表面质量。
2010 Vol. 31 (1): 204-209 [摘要] ( 2984 ) [HTML 0KB] [ PDF 2903KB] ( 863 )
210 任军学;谢志丰;梁永收;姚倡锋;刘博
闭式整体叶盘五坐标插铣刀位轨迹规划
针对闭式整体叶盘通道开槽工艺问题,研究了叶盘通道五坐标开槽插铣加工方法。进行了闭式叶盘通道可加工性分析,给出了通道加工区域划分方法;基于最小面积原理研究了叶盘插铣通道边界最佳直母线求解算法,分别针对叶片曲面及叶盘内外环面,提出了通道偏置直纹包络面的生成方法,给出了闭式整体叶盘五坐标插铣刀位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解决闭式整体叶盘通道插铣区域划分和直纹包络面生成问题,可有效实现闭式整体叶盘的五坐标开槽粗加工。
2010 Vol. 31 (1): 210-216 [摘要] ( 2778 ) [HTML 0KB] [ PDF 2625KB] ( 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