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适航要求分析
马赞1,2, 周中华3, 王鹏1, 胡剑波2, 柯炳清3     
1. 中国民航大学 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00;
2. 空军工程大学 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学院, 西安 710051;
3. 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832003
摘要: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在民用航空器中安装应用的前提是明确和符合北斗机载设备的适航要求。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北斗在星座结构、信号体制及功能上的不同,导致目前国际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相关适航标准不适用于北斗设备。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北斗民航产业发展,急需进行自主研究与制定。针对北斗在民用航空器中应用第一阶段的功能及场景,即仅用作航空器追踪,分析当前可参考标准的适用性,明确适航要求的制订策略及框架,综合考虑适航安全性、民航对北斗机载设备的紧迫需求,未来机载设备的发展方向,以及当前工业水平,提出一套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适航要求,形成审定要素及评审要求,可支持工业方对适航标准的理解。
关键词: 适航审定     航空器追踪     北斗RNSS单元及天线     北斗RDSS单元及天线     天线一体化设计    
Analysis of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of BDS airborne equipment for aircraft tracking only
MA Zan1,2, ZHOU Zhonghua3, WANG Peng1, HU Jianbo2, KE Bingqing3     
1. Civil Aircraft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Tianjin,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2. Equipment Management and UAV Engineering College, 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Xi'an 710051, China;
3.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832003, China
Abstract: Establishment of the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on BeiDou Na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 airborne equipment is the premise of the BDS application in civil aviation areas. However,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GNSS-related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are not applicable to BDS airborne equipmen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constellation structure, signals and functions between GPS and BDS. The development of BDS-Civil Aviation Industry is seriously restricted by the lack of standards, and urgently needs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formulation. Aiming at the functions and scenarios of the first stage of BDS applications in civil aviation, i.e. using it only for aircraft tracking,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pplicability of current reference standards, defines the formulation strategy and framework of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and proposes a set of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for BDS airborne equipment only for aircraft tracking by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airworthiness safety, the urgent need for BDS airborne equipment in civil avi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future airborne equipment, and the current industrial level. This study also forms certification elements and review requirements, which can support the industry's understanding of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Keywords: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aircraft tracking     BDS RNSS unit and antnna     BDS RDSS unit and Antnna     antenna integration design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相比有着安全可靠的优势,并且具有独特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已广泛应用于中国船舶、汽车等领域。但是由于北斗与GPS在星座结构、信号体制以及功能实现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当前国际上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相关适航标准不适用于北斗,急需开展研究,自主提出北斗机载设备适航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北斗在民用航空器中的应用。但是,目前针对北斗设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北斗的系统设计[1-2]、设备性能优化及误差改正[3-6]、北斗卫星服务性能测试分析[7-8]等方面,而对北斗适航要求及符合性方法的研究基本空白。

机载设备适航要求与机载设备所执行整机级功能及其危害性影响相关。结合北斗自身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在民用航空器中的应用划分为5个阶段:

1) 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初级应用阶段

将北斗设备固定于航空器中的某具体位置,通过北斗定位及短报文通信能力,仅为地面追踪提供辅助手段,不会向飞行员进行数据显示,从而影响飞行操纵和安全飞行;正常情况下,管制员也不能将北斗机载设备所产生的定位信息作为交通管制决策依据;并且为降低实施难度,可尽量减少北斗机载设备与其他机载设备的交联关系。根据SAE ARP4754A[9],该功能的失效状态为无安全性影响类别,对应的研制保证等级至少为E级。

2) 航空器辅助监视应用阶段

将北斗通信单元固定安装在驾驶舱,与机载设备进行简单交联。通过短报文通信能力,实现空中与地面的双向信息交互。机载端具备输入输出能力,向地面播发航空器基本运行参数,并接收和显示来自地面的控制指令。该功能的失效状态为重大类别,对应的研制保证等级至少为C级。

3) 独立式辅助导航阶段

可尽量减少北斗机载设备与其他机载设备的交联关系,北斗设备采用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技术保障导航数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需要将北斗设备产生的导航数据在驾驶舱中向飞行员进行显示,从而影响飞行安全。该功能的失效状态为重大类别,对应的研制保证等级为至少为C级。

4) 集成式辅助导航阶段

进一步使北斗机载设备与飞行管理计算机等其他航电系统集成,与其他导航源数据融合,向飞行员和管制人员提供导航数据,完成辅助导航功能。该功能的失效状态为重大类别,对应的研制保证等级至少为C级。当然在北斗导航系统运行和机载设备研制技术成熟时,可逐步将北斗系统作为主导航源使用。

5) 主导航应用阶段

则结合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形成北斗星基增强系统(SBAS)、陆基增强系统(GBAS)能力,提高北斗导航服务性能,在巡航、终端区及精密进近阶段作为主要系统进行使用。该功能的失效状态为危害性类别,对应的研制保证等级至少为B级。

其中,对于第1阶段的北斗机载设备可满足国际民航组织提出的全球航空器追踪的要求,并且有效改善国内通用航空器严重缺乏追踪手段的问题,此外也可收集大量北斗机载运行数据,为后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因此研究与制定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机载设备适航标准迫在眉睫。

本文针对该应用场景,分析相关的国内外标准内容的适用性,结合中国当前的工业水平,提出北斗机载设备的审定要求及审定要素。

1 北斗机载设备相关标准分析

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接收并处理北斗卫星信号,确定飞机位置,实现定位功能。并可通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将120汉字内信息向外点对点发送出去。

根据功能逻辑划分,北斗机载设备由无线电导航卫星服务(RNSS)定位单元、定位天线、无线电测定卫星服务(RDSS)通信单元及通信天线构成。当前可供北斗机载设备适航要求制定参考的国内外标准主要包括北斗系统的行业标准,以及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建立的GPS适航标准体系。

1) 北斗系统行业标准

BD420011[10]、BD420004[11]、BD420007[12]分别对北斗RNSS定位设备、RNSS定位天线和北斗RDSS单元提出标准要求。但是这些标准主要适用于船舶或地面北斗相关产品,而并非为民航机载产品制定,具体指标不适用于民用航空器运行环境和应用条件。

例如,对于RNSS定位设备,灵敏度的相关要求适用于低动态场景,而对于机载高速度环境则较难达到;动态特性测试时的环境参数设置也与机载动态环境不符。

对于RNSS天线,相关要求无法对机载设备的功能安全进行约束。对于RDSS单元,则包含RDSS定位等机载设备无需实现的功能要求,需要进行拆分。

2) GPS适航标准体系

FAA先后认可RTCA DO-228[13]、DO-301[14]作为机载GNSS无源天线和有源天线的适航标准。DO-210D[15]和DO-262C[16]等标准为机载卫星通信地球站提出适航要求,如铱星机载收发端、海事卫星机载收发端等。但是,北斗短报文通信与卫星通信相比,在载波形式、调制形式、波束形式、带宽和应用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表 1所示。其性能要求的基础存在固有差异,技术要求不适用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表 1 DO-210适用产品与北斗RDSS的对比分析 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210 product and BDS RDSS
项目 DO-210D适用产品 北斗RDSS
频率范围 接收 1 530~1 559 MHz S波段:2 491.75 MHz
发射 1 626.5~1 660.5 MHz L波段:1 615.68 MHz
极化方式 右旋圆极化RHCP 接收:右旋圆极化RHCP
发射:左旋圆极化LHCP
天线增益及覆盖范围 高增益天线 +17 dBic>天线子系统增益≥+12 dBic 法向极化增益应≥3 WdBic
低增益天线 +5 dBic>天线子系统增益≥0 dBic
中增益天线 +12 dBic>天线子系统增益≥6 dBic
工作方式 全双工 全双工
发射为突发模式
轴比 高增益天线 ≤6 dB 天线的法向轴比不大于3 dB
低增益天线 ≤6 dB(45°~90°)
全覆盖范围:≤20 dB
驻波比VSWR(天线射频口) ≤1.5:1@特征阻抗50 Ω ≤2.0:1@特征阻抗50 Ω
波束切换时间 ≤50 ms 无波束切换
接收要求 通道速率 21 kbps 前向:16 kbps
反向:8 kbps
接收灵敏度 0.6 kbps A-BPSK -140.2 dBm@25℃
21 kbpsQPSK -127.9 dBm@25℃
-127.6 dBm
通道抑制 5 dB
输出功率 24~60 W@50+j0 Ω负载 功放功率:4~10 W
发射EIRP:3.5~19 dBW[北斗卫星到系统位置报告/短报文型终端通用规范]
载波形式 多载波 单载波
调制形式 多种调制方式 接收为偏移四相相移键控(OQPSK)
发射为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
波束形式 多波束 多波束
应用模式 通信 定位+低速通信
2 设备适航要求 2.1 适航要求制定策略

基于推动北斗在民用航空器中应用的紧迫性,在制定北斗适航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目标:

1) 保安全——确保设备执行飞机功能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且自身对飞行安全无危害性影响。

2) 快落地——结合中国工业方当前能力,适当制定标准,尽快实现北斗设备在民用航空器中应用。

3) 促发展——在当前工业水平基础上,标准制定应有一定的前瞻和引导性,促进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

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制定适航要求时,首先确定对于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在严格限制其功能应用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研制保证最低等级(即无安全性影响等级,E级)提出安全性要求。对于E级设备,无需根据DO-178C[17]或DO-254[18]进行机载软硬件的鉴定,但前提是基于该机载设备产生的航空器定位数据不应向机组显示,正常情况下,也不能作为空中管制人员实施空中管制的决策依据。

对于在《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图》[19]中提出了自动遇险追踪(ADT)能力, 从功能性能的角度,用作航空器跟踪的北斗机载设备可以完成该功能。但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对于ADT功能,参考ALT,其失效状态类别应为轻微类,对应研制保证等级应为D级。因此按照DAL E级研制的北斗机载设备不应集成D级功能。即该北斗机载设备仅能周期性发送定位信息,而不能由异常事件触发。

在确定安全性类别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及中国目前已有产品的工业水平,共同形成了最低性能标准(MOPS)要求,制定策略如表 2所示。

表 2 标准框架分析 Table 2 Analysis on framework of standard
项目类型 可参考的国内标准 可参考的国际适航标准 北斗标准制定策略
定位单元 BD420011 以BD420011框架为基础,结合国内工业水平,对其中动态性能参数、数据输出格式、以及动态环境下的性能指标进行修订。
定位天线 BD420004 RTCA DO-228
RTCA DO-301
虽然BD420004也规定了机载有源和无源天线,但主要应用于船载或地面北斗设备,不适用航空器机载设备。而DO-228和DO-301作为目前被国际认可的导航天线适航标准,如果以其为基础形成定位天线要求,可以有效促进后续北斗导航机载天线的研制。因此该部分以DO228和DO301框架为基础,结合国内工业水平,分别对定位无源天线和有源天线适航要求进行制定。
通信单元 BD420007 RTCA DO-210D
RTCA DO-262C
DO-210D与DO-262C所针对的卫星通信地球站单元与北斗短报文单元差异较大,标准不适用。
以BD420007框架为基础,结合国内工业水平,对其中不适用的功能进行修订。
通信天线 同上,DO-210D与DO-262C不适用。
北斗机载短报文通信天线分S频点接收与L频点发射天线。对于S频点的无源或有源接收天线,可参考DO-228和DO-301进行制定。而L频点发射天线则以BD420004框架为基础,结合国内工业水平,自主制定相关标准。
2.2 定位单元

为使BD420011标准适用于北斗机载设备,对其进行分析和修改,如表 3所示,使其与CTSO相关要求及国际适航普遍认可的RTCA DO-160G环境鉴定试验要求及程序相一致。

表 3 BD420011标准主要修改说明 Table 3 Major revision instruction to standard BD420011
标准中修改项 修改内容 修改理由
4.2.1设备构成 去掉“通信单元” 定位单元不包含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的相关要求单独提出。
4.2.3文字、图形、标志 删除 应符合CTSO的统一规范要求。
4.2.4铭牌 删除 应符合CTSO的统一规范要求。
4.4.1电源 删除 该部分内容应符合DO-160G相关要求。
4.4.2连接导线 删除 该部分内容应满足装机适航要求。
4.4.6灵敏度 -137 dBm修改为-133 dBm
-142 dBm修改为-135 dBm
-147 dBm修改为-138 dBm
动态参数为“在速度340 m/s, 加速度4g的运行条件下,高度范围-500 m到13 000 m”
原标准中灵敏度要求仅适应低速度场景,不适应机载高速度条件。
4.5环境适应性 删除 该部分内容应符合DO-160G相关要求。
4.6电磁兼容性 删除 该部分内容应符合DO-160G相关要求。

其中对于灵敏度指标,由于BD420011是北斗行业通用标准,原标准中灵敏度主要适用于低动态场景。且机上电子设备众多,电磁环境复杂。根据DO-228,机载天线口面的干扰电平在工作频点1 MHz带宽内为-110 dBm,之后逐渐增加直至-89.5 dBm,由于其他机载设备的存在,在北斗机载设备的工作带内还存在脉冲干扰。同时,DO-160G[20]射频敏感性试验对机载设备的敏感度提出要求。因此,原标准灵敏度要求对机载设备存在适应性局限,如保持过高的灵敏度指标将同时使机载设备敏感度提高,而对机载设备整体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1I(3.0版)》[21],卫星导航系统落地电平对灵敏度提出要求。

2.3 定位天线

目前FAA通过DO-228和DO-301只认可了GPS系统L1频点(1 575.42 MHz±10 MHz)在民用航空器中应用。对于北斗而言,也将首先推动民航单频应用。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2.0版)》[22],单频信号推荐使用B1I或B1C信号。考虑到北斗三代基本系统刚于2018年12月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对其空间信号质量和服务性能指标的稳定性还有待监测。且根据B1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1C(1.0版)》[23],B1C频点与L1频点相同,具有更大的相似性。综合考虑飞行安全及当前国内试点工程项目和社会各界的紧迫需求,目前首先认可北斗二代B1I信号,当北斗三代信号成熟稳定时,再对标准进行升级。而对于北斗B1I频点(1 561.098 MHz±2.046 MHz)与GPS L1,通过仿真分析可认为GPS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同样适用于北斗B1I信号。图 1为单天线情况下GPS L1与BDS B1I增益对比分析。

图 1 单天线情况下GPS L1与BDS B1I增益仿真分析 Fig. 1 Gai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GPS L1 and BDS B1I receiving antennas in single antenna case

但是考虑到对于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通常会将定位天线和通信天线进行一体化设计,且为考虑天线安装对航空器空气动力学的影响需要天线尺寸尽量小,将由此带来一定的性能损失,图 2图 3分别给出了多天线情况下GPS L1与BDS B1I增益对比分析,以及多天线情况短报文S频点接收与L频点发射增益仿真分析。

图 2 多天线情况下GPS L1与BDS B1I增益仿真分析 Fig. 2 Gai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GPS L1 and BDS B1I receiving antennas in multiple antennas case
图 3 多天线情况短报文S频点接收与L频点发射增益仿真分析 Fig. 3 Gai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hort message S-frequency point receiving and L-frequency point transmitting gain in multiple antennas case

单天线仿真结果表明,BD B1I频点天线性能基本与DO-228要求一致;但与单天线仿真结果比对可知,在多天线下天线增益比单天线恶化约2 dB。且与GPS L1频点相比,短报文接收S频点的增益特性稍好1 dB左右。表 4为天线一体化设计增益仿真分析。鉴于航空器追踪设备为E级设备,可以在DO-228指标基础上下降2 dB来支持一体化设计。

表 4 天线一体化设计增益仿真分析 Table 4 Simulation analysis of antenna integration design gain
多天线 GPS L1 BDS B1I 短报文发射 短报文接收 DO-228对GPS L1要求
5°仰角 -6.4 -5.8 -8.2 -5.2 -4.5
10°仰角 -5.3 -5.2 -7.6 -4.1 -3
15°仰角 -4.4 -4.6 -6.8 -2.6 -2
20°仰角 -3.4 -3.9 -5.6 -1.6
30°仰角 -1.5 -2.6 -3.1 0.1
轴向 3.9 3.6 4.5 3.7 不能超过7

根据图 4中定位频响特性仿真结果与DO-301的频响要求,北斗定位有源天线的频响指标可与DO-301保持一致。因此DO-301中对GPS L1有源天线的相关要求适用于北斗定位有源天线。

图 4 RNSS定位频响特性 Fig. 4 RNSS positioning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2.4 通信单元

对于BD420007标准,为使其适用于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需进行如表 5所示的更改,使其与CTSO相关要求及标准一致,与当前的工业水平一致,并且删除未使用的RDSS定位导航功能相关要求。

表 5 BD420007修改说明 Table 5 Revision instructions to standard BD420007
标准内容 是否修改 修改理由
4.2.4接口 删除a)对接口形式RS232的限制,以及d)中RDSS单元天线入口连接器的限制 适航当局认可所有符合适航标准的产品和设计形式,通常不会对接口形式或连接器种类进行明确限制。
4.2.5供电 删除 该部分内容应符合DO-160G相关要求。
4.3.4永久关闭响应功能 删除 北斗机载设备不需要该功能
4.3.5抑制响应功能 删除 北斗机载设备不需要该功能
4.3.6服务频度控制功能 删除 民航应用中对服务频度要求为由国际民航组织提出的最长15 min更新一次。
4.3.7通信等级控制功能 删除 民航应用中RDSS的最小数据集为北斗ID、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而对短报文的通信等级不做限制。
4.4.2接收通道数 改为通道数不小于10 与目前工业发展水平一致
4.4.4重捕获时间 删除“具备指挥功能的RDSS”相关指标
要求
北斗机载设备不需要具备指挥功能。
4.4.5任意两通道时差测量误差 删除 RDSS导航所需功能,RDSS短报文通信不需要。
4.4.6定时精度 删除 RDSS导航所需功能,RDSS短报文通信不需要。
4.4.7发射信号时间同步误差 删除 RDSS导航所需功能,RDSS短报文通信不需要。
4.4.12功耗 删除
4.5安全性 删除 安全性相关要求应由上层集成商或主机厂分解提出。
2.5 通信天线

GPS L1与北斗短报文接收频带相差较大,频响特性也不尽相同。但通过仿真可知,两者增益相似,因此DO-228中的无源天线要求同样适用于短报文接收天线。

根据仿真结果与DO-301的频响要求,短报文有源接收天线的频响指标在DO-301基础上进行频点平移即可。如图 5短报文有源接收天线频响特性所示。

图 5 短报文有源接收天线频响特性 Fig. 5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receiving antenna of short message

对于L频点发射天线部分,目前没有可直接进行参考的技术标准,可参考BD420007以及RTCA/DO-262标准中单载波天线单元性能指标形成。其中,由于机载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将“20°仰角极化增益不圆度”修改为“10°仰角极化增益不圆度”。并结合当前航空工业水平,对各指标进行修改。

3 审定要素和评审要求

适航审定要素和评审要求如表 6所示。

表 6 适航审定要素和评审要求 Table 6 Airworthiness certification elements and review requirements
一般要求 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不影响飞机的适航性
设备应执行由MOPS和制造商规定的预期功能
除了不会显著有助于传播火情的小部件(如把手、紧固件、密封件、垫圈、小电气元件)等,所有使用的材料应是自熄性材料。
设计与其他飞机设备接口,确保正常或异常的北斗设备运行不会对其他设备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其他设备正常或异常运行,应不会对北斗设备产生不利影响,除非有明确允许。
设计设备,确保应用指定的测试程序不会产生不利于设备性能的情况,除非明确允许。
检查设备使用手册,确保明确规定该设备仅能用于航空器追踪,基于其产生的航空器参数不能向机组显示,正常情况下,也不能作为空中管制人员实施管制决策的依据。
检查确保根据目标装机环境在DO160G中选择并进行了所有适用的环境鉴定试验。
如果申请人依据DAL E级以上要求进行研制,则其软硬件研制应符合RTCA DO178C和DO254相应的要求。
定位单元 定位信息,数据存储、精度(静态定位精度、动态定位精度、测速精度)、首次定位时间(冷启动/热启动),重捕获时间、灵敏度(捕获灵敏度、重捕获灵敏度、跟踪灵敏度、动态特性)、位置更新率、位置分辨力等方面是否符合BD420011要求及相关修改要求。
定位天线 无源定位天线
-工作频率是否与BDS B1I一致。
-电压驻波比及阻抗、天线增益、轴比、极化等方面是否符合DO-228的相关要求。
有源定位天线
-工作频率是否与BDS B1I一致。
-电压驻波比及阻抗、天线单元的相对辐射场型与无源元件增益、极化与轴比、G/T比、总转换增益与增益压缩、输出负载稳定性、视轴相对增益频率响应、烧毁保护、脉冲功率饱和恢复时间、群时延要求等方面是否符合DO301及相关修改的要求。
通信单元 接口要求、自检与初始化功能、状态检测功能、系统RDSS完好性信息接收与处理、接收灵敏度、接收通道、首次捕获时间、功放输出功率、发射信号载波相位调制偏差、发射信号频率准确度、带外辐射等方面符合BD420007及相关修改要求。
通信天线 短报文S频点无源接收天线
-工作频率是否与短报文S频点接收一致。
-电压驻波比及阻抗、天线增益、轴比、极化等方面是否符合DO-228及相关修改的相关要求。
短报文S频点有源接收天线
-工作频率是否与短报文S频点一致。
-电压驻波比及阻抗、天线单元的相对辐射场型与无源元件增益、极化与轴比、G/T比、总转换增益与增益压缩、输出负载稳定性、视轴相对增益频率响应、烧毁保护、脉冲功率饱和恢复时间、群时延要求等方面是否符合DO301及相关修改的要求。
L频点发射天线
-工作频率是否与短报文发射L频点一致。
-极化方式及法向轴比、电压驻波比、法向极化增益、10°仰角极化增益不圆度、10°仰角平均极化增益、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及增益、供电特性、发射EIRP是否符合要求。
4 应用实例总结

为验证指标的有效性和对中国航空工业的适用性,结合以上分析所形成的适航标准草案,试制北斗机载设备。现将对草案要求的符合性情况总结如下:

1) 依托目前中国工业当前水平,定位单元在定位信息,数据存储、精度、首次定位时间,重捕获时间、灵敏度、位置更新率、位置分辨力等方面的要求均可满足。

2) 定位天线采用有源天线方式,阻抗、天线单元的相对辐射场型与无源元件增益、极化与轴比、G/T比、总转换增益与增益压缩、输出负载稳定性、视轴相对增益频率响应和群时延等方面要求均可满足,而对于烧毁保护、脉冲功率饱和恢复时间,之前国内考虑的较少,但基于安全考虑这些要求必不可少,需进一步研究形成解决方案。

3) 通信单元接口要求、自检与初始化功能、状态检测功能、系统RDSS完好性信息接收与处理、接收灵敏度、接收通道、首次捕获时间、功放输出功率、发射信号载波相位调制偏差、发射信号频率准确度等要求均可符合,而带外辐射指标与安全性密切相关,需在后续试验、试飞等环节进行充分的符合性验证。

4) 通信天线采用有源天线方式,接收同定位天线;发射的频点、极化方式及法向轴比、电压驻波比、法向极化增益、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及增益、发射EIRP均符合要求,而10°仰角极化增益不圆度、10°仰角平均极化增益要求则将仰角20°加严至10°,对低仰角的增益进行约束。

5 结论

本文在分析当前相关适航标准和工业标准基础上,分别针对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中RNSS定位单元、RNSS定位天线、RDSS通信单元、RDSS通信天线的适航要求进行研究,结合当前对北斗民航应用的迫切需求,以及民机与北斗系统运行特性、适航安全性的一般要求、适用的工业标准、中国北斗设备工业水平,提出一套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适航要求体系,并明确审定要素及评审要求,可以支持工业方对适航要求的理解和实施,促进北斗民航应用发展。当前标准中的部分数据指标尚未在民机运行环境和特性下,进行必要的装机和飞行测试。因此,后续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跟踪,验证指标建立的合理性,完善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 蔡阳.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船用北斗短报文设备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
CAI Y,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BeiDou short message equipment based on BeiDou satellite system[D].Xian: Xidian University, 2018(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1)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2] 刘凯. 基于北斗系统的电力同步网可靠性模型研究[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6, 28(9): 8-13.
LIU K. Research on reliability model of electric synchronization network based on Beidou system[J]. 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 2016, 28(9): 8-13.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3)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3] 王尔申, 杨福霞, 庞涛, 等. BDS/GPS组合导航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8, 44(4): 684-690.
WANG E S, YANG F X, PANG T, et al. BDS/GPS combined navigation receiver autonomous integrity monitoring algorith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8, 44(4): 684-690.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6)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4] 洪冰清, 覃新贤, 刘聪聪, 等. 弱信号下"北斗"接收机NH码的快速捕获[J]. 电讯技术, 2017, 57(11): 1260-1265.
HONG B Q, QIN X X, LIU C C, et al. Fast acquisition of Neumann-Hoffman codes for BDS receivers in weak signal environment[J].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7, 57(11): 1260-1265.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3)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5] 刘春玲, 张自豪. 北斗接收机在干扰下的性能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17, 44(2): 163-166, 70.
LIU C L, ZHANG Z H.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BeiDou Receiver under interference[J]. Computer Science, 2017, 44(2): 163-166, 170.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3)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6] 孟骞, 刘建业, 曾庆化, 等. 一种改进双块补零北斗导航接收机弱信号捕获方法[J]. 航空学报, 2017, 38(8): 149-159.
MENG Q, LIU J Y, ZENG Q H, et al. BeiDou navigation receiver weak signal acquisition aided by block improved DBZP[J].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17, 38(8): 149-159.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10)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7] 张兴俭, 王振华, 赵嶷飞, 等. 北斗RDSS通航监视服务性能测试研究[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17, 35(3): 1-5.
ZHANG X J, WANG Z H, ZHAO Y F, et al. Study on service performance test of Beidou RDSS in general aviation surveillance[J]. 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7, 35(3): 1-5.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2)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8] 欧阳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飞行校验方法[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3, 24(4): 13-15.
OUYANG T. Flight validation methods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J]. Journal of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2013, 24(4): 13-15. (in Chinese)
Cited By in Cnki (6) | Click to display the text
[9] SA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development of civil aircraft and systems: SAE ARP4754A[R]. Warrendale, PA: SAE International, 2010.
[10]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设备通用规范: BD420011[S].北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5.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BeiDou/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positioning devices: BD420011[S].Bejing: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2015(in Chinese).
[11]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导航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BD420004[S].北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5.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 for BeiDou/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navigation antenna: BD420004[S]. Bejing: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2015(in Chinese).
[12] 北斗用户终端RDSS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 BD420007[S].北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5.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 for BDS RDSS unit: BD420007[S]. Bejing: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2015(in Chinese).
[13] RTCA. Mini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GNSS) airborne antenna equipment: RTCA DO-228[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1995.
[14] RTCA.Mini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airborne active antenna equipment for the L1 frequency band: RTCA DO-301[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2006.
[15] RTCA.Mini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geosynchronous orbit aeronautical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s (AMSS) avionics: RTCA DO-210D[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2015.
[16] RTCA. Minimum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vionics supporting next generation satellite systems (NGSS): RTCA DO-262C[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2017.
[17] RTCA. Software considerations in airborne aystems and equipment certification: RTCA DO-178C[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2012.
[18] RTCA. Design assurance guidance for airborne electronic hardware: RTCA DO-254[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2000.
[19] 中国民航局.中国民航航空器追踪监控体系建设实施路线图[S].北京: 中国民航局, 2017.
CAAC. Road map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cking and monitoring system of civil aircraft in China[S]. Beijing: CAAC, 2017(in Chinese).
[20] RTCA.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 procedures for airborne equipment: RTCA DO-160G[R]. Washington, D.C.: 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Aeronautics, 2010.
[21]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1I(3.0版)[S].北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9.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ignal in space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open service signal B1I (version 3.0)[S]. Bejing: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2019(in Chinese).
[22]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2.0版)[S].北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8.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pen service performance standard (version 2.0)[S]. Bejing: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2018(in Chinese).
[23]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公开服务信号B1C(1.0版)[S].北京: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7.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ignal in space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 B1C (version 1.0)[S]. Bejing: 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Office, 2017(in Chinese).
http://dx.doi.org/10.7527/S1000-6893.2019.23155
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
0

文章信息

马赞, 周中华, 王鹏, 胡剑波, 柯炳清
MA Zan, ZHOU Zhonghua, WANG Peng, HU Jianbo, KE Bingqing
仅用作航空器追踪的北斗机载设备适航要求分析
Analysis of airworthiness requirements of BDS airborne equipment for aircraft tracking only
航空学报, 2019, 40(11): 323155.
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2019, 40(11): 323155.
http://dx.doi.org/10.7527/S1000-6893.2019.2315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9-05-14
退修日期: 2019-06-24
录用日期: 2019-08-10
网络出版时间: 2019-08-21 14:37

相关文章

工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