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多, 初治辰, 林德福, 尉明军, 岳思怡. 考虑集群尾涡气动耦合效应飞行安全约束的协同制导技术[J]. 航空学报, 2024, 45(18): 329906-329906. |
[2] |
蒋孟龙, 付剑, 刘轶男, 孙明伟, 黄玉平, 于志远. 航天机电伺服系统非线性表征建模与动态特性精细化预示[J]. 航空学报, 2024, 45(15): 630203-630203. |
[3] |
鲁亚飞, 陈清阳, 王鹏, 王波, 郭正. 小型空射无人飞行器设计与试验[J]. 航空学报, 2023, 44(15): 528642-528642. |
[4] |
夏济宇, 周洲, 徐德, 王正平. 矢量电推进系统的气动-推进耦合模型[J]. 航空学报, 2023, 44(11): 127672-127672. |
[5] |
毕文豪, 范秋岑, 李德林, 张安. 基于多视角的民机正向设计建模方法[J]. 航空学报, 2023, 44(10): 227536-227536. |
[6] |
朱炳杰, 杨希祥, 宗建安, 邓小龙. 分布式混合电推进飞行器技术[J]. 航空学报, 2022, 43(7): 25556-025556. |
[7] |
裴照宇, 康焱, 马继楠, 赵晨, 马晓珊. 基于模型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协同论证方法[J]. 航空学报, 2022, 43(12): 226066-226066. |
[8] |
王书礼, 孙金博, 康桂文, 马少华. 一种电动飞机电推进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J]. 航空学报, 2021, 42(3): 623942-623942. |
[9] |
孙霄剑, 罗明强, 张驰, 关若曦, 刘虎. 民用飞机预研论证权威真相源构建技术[J]. 航空学报, 2021, 42(2): 224222-224222. |
[10] |
刘德元, 刘昊, Frank L LEWIS. 尾座式无人飞行器鲁棒容错编队控制[J]. 航空学报, 2021, 42(2): 324296-324296. |
[11] |
黄旭, 柳嘉润, 贾晨辉, 王昭磊, 张隽.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用于无人飞行器控制[J]. 航空学报, 2021, 42(11): 524688-524688. |
[12] |
张柏楠, 戚发轫, 邢涛, 刘洋, 王为. 基于模型的载人航天器研制方法研究与实践[J]. 航空学报, 2020, 41(7): 23967-023967. |
[13] |
胡晓义, 王如平, 王鑫, 付永涛. 基于模型的复杂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技术发展综述[J]. 航空学报, 2020, 41(6): 523436-523436. |
[14] |
吴永亮, 蔡亚男, 宝音贺西, 熊立川, 刘盛川. 临近空间无人飞行器多余度容错导航系统设计[J]. 航空学报, 2016, 37(S1): 91-98. |
[15] |
黄俊, 杨凤田. 新能源电动飞机发展与挑战[J]. 航空学报, 2016, 37(1): 5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