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梓, 孙晓亮, 李璋, 程子龙, 于起峰. 基于Transformer模型的卫星单目位姿估计方法[J]. 航空学报, 2022, 43(5): 325298-325298. |
[2] |
夏鹏程, 罗建军, 王明明, 谭龙玉. 空间双臂机器人抓捕非合作目标后的协调稳定控制[J]. 航空学报, 2022, 43(2): 325398-325398. |
[3] |
孙博文, 王大轶, 王炯琦, 周海银, 葛东明, 董天舒. 基于序列图像的航天器自主导航降维滤波方法[J]. 航空学报, 2021, 42(4): 524971-524971. |
[4] |
董凯凯, 罗建军, 马卫华, 高登巍, 谭龙玉. 非合作目标交会的双层MPC全局轨迹规划控制[J]. 航空学报, 2021, 42(11): 524903-524903. |
[5] |
牟金震, 刘宗明, 韩飞, 周彦, 李爽. 失效卫星远距离相对位姿估计与优化方法[J]. 航空学报, 2021, 42(11): 524959-524959. |
[6] |
万文娅, 孙冲, 袁建平. 空间非合作目标多指包络抓捕路径设计[J]. 航空学报, 2020, 41(12): 324041-324041. |
[7] |
刘冰雁, 叶雄兵, 高勇, 王新波, 倪蕾. 基于分支深度强化学习的非合作目标追逃博弈策略求解[J]. 航空学报, 2020, 41(10): 324040-324040. |
[8] |
朱云峰, 孙永荣, 赵伟, 黄斌, 吴玲. 包含乘性噪声自适应修正的非合作目标相对导航算法[J]. 航空学报, 2019, 40(7): 322884-322884. |
[9] |
路勇, 刘晓光, 周宇, 刘崇超. 空间翻滚非合作目标消旋技术发展综述[J]. 航空学报, 2018, 39(1): 21302-021302. |
[10] |
于大腾, 王华, 孙福煜. 考虑潜在威胁区的航天器最优规避机动策略[J]. 航空学报, 2017, 38(1): 320202-320202. |
[11] |
孙俊, 张世杰, 马也, 楚中毅. 空间非合作目标惯性参数的Adaline网络辨识方法[J]. 航空学报, 2016, 37(9): 2799-2808. |
[12] |
陈路, 黄攀峰, 蔡佳. 基于改进HOG特征的空间非合作目标检测[J]. 航空学报, 2016, 37(2): 717-726. |
[13] |
戴崇, 徐振海, 肖顺平. 非合作目标动态RCS仿真方法[J]. 航空学报, 2014, 35(5): 1374-1384. |
[14] |
韦文书, 荆武兴, 高长生. 捕获非合作目标后航天器的自主稳定技术研究[J]. 航空学报, 2013, 34(7): 1520-1530. |
[15] |
王楷, 陈统, 徐世杰. 基于双视线测量的相对导航方法[J]. 航空学报, 2011, 32(6): 1084-1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