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15年第36卷第7期电子期刊
航空学报    2015, 36 (7): 0-0.  
摘要5133)      PDF(pc) (20270KB)(11738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气动弹性计算中网格变形方法研究进展
张伟伟, 高传强, 叶正寅
航空学报    2014, 35 (2): 303-319.   DOI: 10.7527/S1000-6893.2013.0423
摘要5725)      PDF(pc) (12893KB)(88754)    收藏

网格变形是气动弹性计算中实现计算网格随运动边界变形的主要方法。在总结目前网格变形方法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近几年常用的网格变形方法,即弹簧法、弹性体法、超限插值法、Delaunay背景网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温度体法等做了简要的总结。根据各方法构建模型的不同,将它们分成物理模型法、数学插值法和混合方法3类,简要介绍了各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方法的网格变形特性(变形能力、变形质量和变形效率)和优缺点。总结了当前流场边界与结构边界的数据传递方法,对当前气动弹性计算中遇到的网格变形的难点问题作了简要评述并对未来网格变形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
杨雷, 张柏楠, 郭斌, 左光, 石泳, 黄震
航空学报    2015, 36 (3): 703-713.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355
摘要5878)      PDF(pc) (1609KB)(75764)    收藏

在"神舟"载人飞船进入成熟稳定期后,中国有必要尽早启动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的论证和研制。本文对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方案特点、新的设计理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适应多任务、降低运营成本、钝头体气动外形、更高安全可靠性以及新型轻质材料使用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了中国发展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近地轨道、载人登月、载人登小行星、载人登火星等任务需求,基本确定了新一代飞船的总体性能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途径,初步提出了两种方案设想,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定位误差修正的运动目标TDOA/FDOA无源定位方法
刘洋, 杨乐, 郭福成, 姜文利
航空学报    2015, 36 (5): 1617-1626.   DOI: 10.7527/S1000-6893.2015.0010
摘要4893)      PDF(pc) (2558KB)(73855)    收藏

针对时差(TDOA)、频差(FDOA)无源定位的两步加权最小二乘(TSWLS)方法定位均方根误差(RMSE)和定位偏差适应测量噪声能力差的问题,在分析了影响两步法定位性能的因素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一阶泰勒级数展开的定位误差修正方法。该方法的第1步和两步法相同;其第2步避免了两步法第2步中引入估计偏差的平方运算,利用一阶泰勒级数展开得到第1步定位误差的线性最小均方估计,修正第1步定位结果得到目标位置和速度的最终估计,从理论上证明了该方法可以达到定位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计算机仿真对比了新方法和TSWLS方法、基于泰勒级数(TS)展开的迭代极大似然(ML)方法以及约束总体最小二乘(CTLS)方法的定位性能,新算法复杂度和两步法相当,且均方误差和定位偏差低于两步法、泰勒级数法和CTLS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2015年第36卷第6期电子期刊
航空学报    2015, 36 (6): 0-0.  
摘要1603)      PDF(pc) (37750KB)(7014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LADRC的无人直升机轨迹跟踪
吴超, 王浩文, 张玉文, 谭剑锋, 倪先平
航空学报    2015, 36 (2): 473-483.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270
摘要4554)      PDF(pc) (5579KB)(55839)    收藏

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是对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非线性系统进行解耦控制的系统。为解决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效果依赖于直升机物理参数的测量和辨识精度以及外部扰动大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多回路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首先建立无人直升机X-Cell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引入风切变、大气紊流和突风模型以更加准确模拟真实飞行环境;然后对X-Cell进行配平计算以验证动力学模型和配平算法的准确性,并选取一组配平值作为轨迹控制仿真的初始状态和操纵量;随后根据被控量的动力学方程阶次选取对应的一阶和二阶LADRC基本控制器,并结合时间尺度原理,自内向外依次构建无人直升机的姿态、速度和位置控制回路,将三回路串联从而建立了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而后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特征根计算结果表明轨迹控制系统镇定了X-Cell开环系统不稳定的动态特性;最后将该控制系统应用于各种扰动下直升机轨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带爬升率的"8"字形轨迹跟踪,且相比于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PID)控制的轨迹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更优的鲁棒性和抗扰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集成BLISCO和iPMA的多学科可靠性设计优化
刘成武, 靳晓雄, 刘云平, 刘继红
航空学报    2014, 35 (11): 3054-3063.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047
摘要3586)      PDF(pc) (2453KB)(51995)    收藏

为解决传统的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RBMDO)由于存在优化过程多层嵌套、多学科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反复迭代而导致的低效率问题,提出集成两级集成系统协同优化(BLISCO)策略和改进功能测度法(iPMA)的多学科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首先,基于序列化思想将多学科可靠性设计优化解耦,避免了每次多学科设计优化(MDO)对完整可靠性分析模型的反复调用与迭代.其次,采用高效的更适合复杂工程组织形式的BLISCO策略进行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摒弃了协同优化的一致性约束和两级集成系统综合法的复杂分析和近似建模问题,提高了计算效率.然后,基于角度更新策略对功能测度法(PMA)进行改进,采用更新角度替代极限状态函数值进行可靠性分析与判别,减少了多学科可靠性分析次数.最后,结合某机型起落架的缓冲器设计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效率较其他方法分别提高了30.93%和19.97%,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且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模态选取对静气动弹性分析的影响
杜子亮, 万志强, 杨超
航空学报    2015, 36 (4): 1128-1134.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247
摘要2853)      PDF(pc) (4636KB)(50279)    收藏

静气动弹性研究中关于结构的分析通常采用柔度法和模态法。相比技术成熟、计算量大的柔度法,模态法具有阶次低、求解快和便于试验验证的优点。但其作为近似的分析方法,在工程应用中需要一定的经验,尚缺乏模态选取的准则,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模态法的工程应用提供模态选取的定量评价标准。针对某典型飞行器进行升降舵效率、副翼效率及气动导数弹性修正等分析,提出模态影响系数的概念来评估模态的选取对这些气动弹性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态影响系数指标合理,能够反映模态选取对静气动弹性特性的影响,可以作为模态法中模态选取的定量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纤维表面状态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相成分的影响
代吉祥, 沙建军, 王首豪, 王永昌
航空学报    2015, 36 (5): 1704-1712.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154
摘要3534)      PDF(pc) (4727KB)(45176)    收藏

为了研究纤维表面状态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相成分的影响,将T300碳纤维在氮气氛围中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采用液硅熔渗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对纤维表面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处理纤维表面具有较高的氧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表面氧含量逐渐降低,导致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数目减少。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未处理纤维增强的C/C预制体,孔隙尺寸较大且孔隙率低;而经1 500 ℃热处理纤维增强的预制体,孔隙尺寸较小但孔隙率高。随后对C/C预制体进行液硅熔渗处理,并对熔渗反应过程分析发现:由未处理纤维增强的预制体,液硅熔渗反应主要受溶解-沉淀和界面限制的扩散反应过程控制,获得的C/C-SiC复合材料中SiC基体相分布规则且含量较低,同时含有较高的残留Si;而经1 500 ℃热处理纤维增强的预制体,熔渗反应则主要受溶解-沉淀过程控制,获得的C/C-SiC复合材料中SiC基体含量多且分布较均匀,残留Si含量较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转子叶栅非同步振荡发声特性研究
周迪, 王晓宇, 陈俊, 洪志亮, 孙晓峰
航空学报    2015, 36 (3): 737-748.   DOI: 10.7527/S1000-6893.2015.0029
摘要2083)      PDF(pc) (1578KB)(39614)    收藏

轴流压气机转子叶片排振荡疲劳失效是常见的气动弹性失稳问题。当转子叶栅处于非同步振荡状态下时,压气机管道内部将伴随着异常噪声的产生,这类噪声的频率既不是分布在叶片通过频率及其谐波上,也不是分布在转子轴频率及其谐波上,同时也不满足简单多普勒效应。为了解释这种异常噪声现象,以三维升力面理论为基础,讨论叶片对其附近流体施加非定常载荷的发声问题,给出了转子叶栅振荡异常发声问题的物理解释,建立了声场频率及模态特性与转子声源特性的直接关系式,并给出了频率特性不同于叶片通过频率且不符合简单多普勒效应的完整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机理性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理论预测声场的频率和周向模态特性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钛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对TA2/聚醚醚酮(PEEK)粘结性能的影响
徐飞, 潘蕾, 白云瑞, 曹佳梦, 陶杰, 陶海军, 蔡雷
航空学报    2014, 35 (6): 1724-1732.   DOI: 10.7527/S1000-6893.2013.0447
摘要3012)      PDF(pc) (3362KB)(37560)    收藏

为了改善TA2/Cf/PEEK纤维金属混杂层板中TA2/PEEK的界面粘结性能,利用NaTESi恒压阳极氧化法对TA2板进行表面改性。首先通过正交试验对阳极氧化工艺进行优化,对不同处理工艺的TA2板表面进行了XRD、SEM分析以及粗糙度的表征;其次,研究了钛板表面改性对TA2/PEEK界面结合强度及断裂韧性的影响。结合扫描电镜图进行表面粗糙度及剪切强度的极差分析,发现随着阳极氧化时间的增长,表面粗糙度减小,TA2/PEEK接头的单搭剪切强度下降。对不同工艺下单搭接头的拉伸剪切强度进行比较后,确定了利于提高TA2/PEEK界面结合强度的最优工艺为恒压10 V、在35℃下阳极氧化10 min;该种工艺处理后的钛板表面粗糙度为1.34 μm,其表面形貌为纳米颗粒,粒径尺寸为100~200 nm,在阳极氧化时间为10 min、电压为10 V时,其表面纳米颗粒分布最为均匀,该种形貌下制备的TA2/PEEK界面剪切强度达到19 MPa,失效模式为混合破坏;通过载荷-位移曲线、R曲线,对此工艺下TA2/PEEK界面I型层间断裂韧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其平均能量释放率为188.1 J/m2,相比于未经表面处理的试样增加了103.1%,阳极氧化工艺处理后的TA2/PEEK界面抗分层能力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改进CST参数化方法和转捩模型的翼型优化设计
王迅, 蔡晋生, 屈崑, 刘传振
航空学报    2015, 36 (2): 449-461.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059
摘要3357)      PDF(pc) (4418KB)(30538)    收藏

为提高翼型优化设计效率,增大设计空间,采用B样条基函数替代传统的形状类别函数(CST)方法中的Bezier多项式,增强了对翼型参数化表达的局部控制能力并提高了翼型局部表达精度。为了确保翼型在优化设计过程中的几何光顺特性和代理模型的准确性,采用小波分解技术提出了多分辨率翼型的局部光顺方法。采用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的流场数值代理模型,并结合γ-Reθt转捩模型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气动力与流动转捩预测。采用小波技术光顺的CST翼型参数化建模、POD流场数值计算代理模型以及γ-Reθt转捩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完整的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系统。针对低速层流翼型与超临界翼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后的翼型升阻比分别提高了47.42%和45.85%,且对改进前后参数化建模方法的优化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翼型气动优化设计系统具备很高的优化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一种适合于大尺寸航拍图像的特征点提取方法
石祥滨, 张劲松, 陈润锋, 刘进立
航空学报    2014, 35 (1): 240-248.   DOI: 10.7527/S1000-6893.2013.0326
摘要3993)      PDF(pc) (3748KB)(24954)    收藏

一些航拍图像的尺寸较大,现有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在对其处理时均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特征点提取算法。首先构造原始图像的拉普拉斯金字塔,以获得图像的尺度信息,同时保留图像的方向信息;再使用非均匀多方向滤波器组将金字塔图像分解在不同方向上,在分解后的图像中提取局部极值点作为候选特征点集;采用特定的合并策略合并候选特征点最终得到特征点集,并根据方向滤波器组为特征点分配方向向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基本保证提取到的特征点匹配率及正确率的前提下,有较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吴颖川, 贺元元, 贺伟, 乐嘉陵
航空学报    2015, 36 (1): 245-260.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238
摘要3807)      PDF(pc) (29626KB)(24225)    收藏

吸气式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较其他类型飞行器更加强烈,这使得其设计具有挑战性。所有的子系统之间部件相互干涉,包括:气动、推进、控制、结构、装载和热防护等,特别是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之间的耦合最为突出。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下壁面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在产生推力的同时也产生升力和俯仰力矩。机体与发动机的强耦合作用对飞行器的推力、升力、阻力、俯仰力矩、气动加热、机身冷却、稳定性和控制特性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密切曲锥曲面乘波进气道和基于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独创的大尺度脉冲式燃烧加热风洞一体化飞行器带动力试验技术和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对高速飞行中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机理、可压缩湍流转捩及其控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动机理等相关基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对高效高精度计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内部气流组织方式研究
朱兴丹, 谭晓茗, 郭文, 张靖周, 王永明
航空学报    2014, 35 (12): 3273-3782.   DOI: 10.7527/S1000-6893.2014.0193
摘要1407)      PDF(pc) (13136KB)(23911)    收藏

为了获得涡轮转子叶片内部冷却结构的冷却性能,采用气热耦合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在相同冷气总量条件下3种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对叶片冷却效果的影响,并选择其中相对优化的冷却结构进行了转速对进气压力和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型结构叶片气流组织较为合理,表面温度较为均匀,整体冷却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哥氏力和离心浮升力的存在导致冷却气流发生相应偏转,前缘滞止线随转速增加由压力面向吸力面偏移,同时前缘气膜出流随转速发生变化,随着转速增大,压力面综合冷却效率提高,吸力面综合冷却效率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特征值理论的轴流跨声速压气机失稳预测
刘小华, 周燕佩, 孙大坤, 马云飞, 孙晓峰
航空学报    2014, 35 (11): 2979-2991.   DOI: 10.7527/S1000-6893.2013.0499
摘要2438)      PDF(pc) (2559KB)(23312)    收藏

流动失稳问题是叶轮机械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而旋转失速是轴流压气机及压缩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典型流动不稳定状态.基于特征值理论发展了一个轴流压气机流动失稳开始点预测模型,应用谱方法和奇异值分解(SVD)算法求解所建立的特征值方程,通过特征频率的虚部判断压缩系统的流动稳定性.并通过一个高速单转子在高低两个转速时的算例,定量分析了流动压缩性对跨声速压气机流动失稳开始点预测的重要影响.该模型可在合理的精度范围内,以工程应用可接受的计算资源消耗来预测跨声速单级压气机旋转失速的开始点流量,同时不应用大量经验数据,为压气机设计阶段的稳定性评估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平板湍流摩阻系数的显式表达式
是长春
航空学报    1988, 9 (6): 299-302.  
摘要4460)      PDF(pc) (232KB)(23260)    收藏
湍流摩阻系数的计算是工程技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计算时所依据的公式多为半经验半理论的结果,如Karman公式,Van Driest公式和Prandtl公式等。这些公式是以隐函数给出的,给计算带来不便。但是不难发现,这类公式经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化为统一形式的超越代数方程,这种方程没有有限形式的解析解,本文给出了一种近似解析解。根据这种方法除了导出上述公式的显式表达式外,还对White公式作了修正。当然解超越代数方程最根本的方法是迭代法,本文对此也作了简单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虚拟现实飞行模拟训练中的视觉交互技术研究
周来, 郑丹力, 顾宏斌, 王得宝
航空学报    2013, 34 (10): 2391-2401.   DOI: 10.7527/S1000-6893.2013.0290
摘要2434)      PDF(pc) (8203KB)(23008)    收藏

为实现半虚拟现实座舱环境中的人机自然交互,使用基于表观的视觉手姿态估计方法。针对基于表观方法在大容量高维度手势特征检索过程中所存在的时间效率低、内存消耗大等问题,提出了引入多探测原理和近邻特征表的改进局部敏感哈希(LSH)索引,并提出了索引性能预测模型和基于性能预测模型的索引参数优化方法,提高了索引方法的检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反映实际的索引性能,使用参数优化后的改进LSH索引进行10近邻特征检索,可保证索引召回率基本不变,而使在线实际总耗时减少41.9%。将改进LSH索引应用于视觉手姿态估计,可实现虚拟手可视化,再现用户真实手的各种动作和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考虑发动机冷却通道固壁内耦合导热影响的低温甲烷超临界压力传热研究
陈尊敬, 王雷雷, 孟华
航空学报    2013, 34 (1): 8-18.   DOI: 10.7527/S1000-6893.2013.0002
摘要3841)      PDF(pc) (7541KB)(22431)    收藏

在考虑发动机冷却通道固壁内耦合导热影响的情况下,开展了低温甲烷在矩形冷却通道中的超临界压力湍流换热数值模拟研究;仔细分析了热流密度及管道几何形状对低温甲烷超临界压力下的流动和传热的影响;得到了流体速度、壁面温度、壁面热流密度等参数的详细变化情况以及Nusselt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上壁面施加的热流有一部分会通过固体壁面内的热传导,经由侧壁面传入超临界压力流体,并且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经侧壁面传导的热流所占的比例也会随之增大;减小冷却通道内截面的高宽比,可以提高超临界压力下的换热效果,但流动压降会大大增加,因此冷却通道高宽比的选择需综合考虑传热与压力损失的影响,可以引入热性能参数作为参考;修正的Jackson&Hall对流换热关系式基本可以适用于本文中的各种工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复杂外形飞行器多块结构贴体网格生成
朱军政;范西俊
航空学报    1997, 18 (1): 62-66.  
摘要2621)      PDF(pc) (260KB)(21688)    收藏

通过求解椭圆型方程生成三维贴体坐标网格,采用分块技术生成多块结构网格体系。每个子区域转换成计算空间内的立体域,具有自身的曲线坐标系,从而所形成的整个网格系统不会过分扭曲和不规则,这将有利于对于复杂边界的真实飞行器绕流流场的求解。文中讨论了控制函数对网格生成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下载排行